“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尤其要重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与人才保障。”
土地整治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国外土地整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开展土地整治实践活动的时间较早。俄罗斯地籍局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2.5万人,其中大约30%~40%是土地整治工程师,10%~15%是地籍领域专家,10%~13%是农学专家,其余的来自其他一些专业。总体来看,土地整治工程师和从事地籍工作的专家人数所占比例最高,对土地整治人才数量一直保持强烈需求。
俄罗斯土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由大专院校、中等技术学校、职工教学培训和进修中心以及科研单位教学和培养基地组成。教育方式包括面授、函授以及网上教育等。
俄罗斯国内共有38所大专院校,承担了土地管理人才主要的培训任务。这些学校都设有土地资源管理领域各种专业学科,包括土地整治、地籍、土地管理、土地法、土地测绘、土壤改良等。其中俄罗斯培养土地管理人才最有名的大学是位于莫斯科的国立土地整理大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从刚建立时的土地测量学校变成如今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名牌大学。该校土地整治系的专业和教研组为9个,专业教师总数达到139人,其中教授、科学博士23人,副教授、科学副博士65人,其余教师51人。
除了大专院校外,俄罗斯地籍局系统还建立了5个教学培训中心,14个地区培训中心。这些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俄罗斯地籍局系统各级管理机关和所属单位的专家和职工培训和再培训工作。
另外,俄罗斯地籍局及地区机构还直接开办短期的培训班、召开专题研讨会,对培养土地专业人才、提高机关人员和专家们的专业素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俄罗斯地籍局还专门编制了专家培训计划表,设置了“提高土地价值评价,土地地籍评价技能”培训班,“以农用地流转为基础调节土地关系”研讨班等。
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在土地整治学科建设上具有优良传统,一直设有土地整治学科,有效推动了教育、科研和实践工作。荷兰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硕士培养遵循6年连续模式。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从前苏联引入了“土地规划与整理”专业,1979年设立了“土地利用工程”方向。1956年,国营友谊农场的成功建设,更成为我国土地管理和土地整治事业发展的一面重要旗帜。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地整治工程发展迅猛,但我国的土地整治工程教育却一片空白,完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刻不容缓。对此,我们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借鉴国外经验构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尤其要重视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与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