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文聚: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

添加时间:2021-11-06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绿维导语:10月26日,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办,绿维文旅乡村振兴研究院 绿维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13期乡村振兴大讲堂开讲。国务院特殊津贴工程技术专家,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二级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科协、自然资源部、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科学领域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郧文聚博士以《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治理》为主题,从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乡村振兴的评价、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型以及乡村振兴的路径与建议详细讲述了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多目标协同以及多模式如何选择。


乡村振兴有一个九字方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九字方针从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来看,应该说这一“前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如果说有点担心的话,我担心“农业强”有一定的困难。从这个点来讲,乡村振兴要把这三个都实现,还要协同一下其他的目标,把多目标实现协同,我认为还是有一定压力的。那么,怎样实现多目标协同呢?其次,我国幅员辽阔,农村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乡村振兴的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模式,所以应该是多模式如何选择的问题。


今天我将从乡村振兴如何实现多目标协同以及多模式如何选择两个方面进行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前面这一仗,也就是“脱贫攻坚”这一仗打的很漂亮。那么,脱贫攻坚以后,新的目标就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之后,又有一个词,叫“共同富裕”。如果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下,能够实现城乡的共融,走向共同富裕,这篇“文章”应该说是更加振奋人心。


目前,大家对于农村有不同的看法,就我刚刚说的看法,说实现“农村美”、“农民富”,我觉得都没有问题,但是要实现“农业强”,我认为是有一点问题的。主要担心的是小农户的现代化问题。但是对于大平原地区,如果农业的社会化服务能够做好,平原地区的小农户的现代化也不是问题。真正来讲,是“丘陵山区的小农户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问题。但不管怎样讲,乡村振兴是篇大文章,是我们可以期待的。但依然是一个艰巨的繁重的任务。这是我对大形势的理解。


如何抉择乡村振兴战略?


我所理解的真正要做乡村振兴,针对它的“多目标、多模式”选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如何选择本地的乡村振兴战略。那么,这一战略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处理好”,现在来看,这“三篇文章”要处理好是有一定难度的。从我任职的单位——自然资源部来讲,我个人理解来看,最核心的业务是两部分:一是对自然资源的诸要素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二是对国土空间的诸要素如何实施治理。如果把两者合在一起,就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管理达到对国土空间的优化利用的目的。


对于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来讲,就是农业资源以及农村的文化等。不管到哪个农村地区,都有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对象,虽然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挖掘达到协同的目标,最终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及治理。换句话说,单位国土空间能够支撑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个水平应该能够侧重,也能够做好。


那么,如何挖掘乡村的自然资源呢?
第一,要找清楚乡村振兴发展的情景与模式。乡村振兴具体到县域、镇域或者村域,乡村振兴可能出现怎样的情景?有哪些偏好?对这些偏好进行推演和分析。
第二,评价乡村多功能性,明确多目标协同的发展定位、类型、特色、现状、规律及趋势。
第三,辨析乡村多功能内涵,也就是乡村的价值。


乡村振兴如何理解把握?


对于乡村的价值,大家的认识完全不同,我汇总了10个不同层次的人对于乡村振兴、乡村价值的理解。


陈锡文:乡村振兴战略的来龙去脉




1、农村改革的历程、经验和贡献

  • 农村改革是从打破集体土地只能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僵化认识和体制后才取得突破的。

  • 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短板。

2、中央为何此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乡村不能衰败。

  • 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求乡村必须振兴。

  • 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要靠城镇化,但也不能只靠城镇化。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值得注意的若干制度性问题

  •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评价:陈锡文认为中国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农村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也提出了为什么现在要讲乡村振兴,这三条我也比较认同。同时陈锡文也提出了乡村振兴存在的若干问题,其中提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个我也提到了,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要实现农业强是比较有难度的。

刘奇:农业现代化的十大困境




1、离农越远,离现代化越近(现代要素注入农业难)
2、从法苏到仿美的邯郸学步(规模化难、细碎化难、竞争力难)
3、经营主体的选择(生产过程标准化难、生产劳动监督难、合作服务难)
4、现代农业等同于农业现代化(种子化肥农药、水土农机农艺、一二三产融合难)
5、“钱途”茫茫(乡村金融服务难)
6、耕进草退、北粮南运、人畜争粮(重耕轻草、重北轻南、种养分离)
7、种子被殖民化(大豆、蔬菜、肉蛋奶)
8、农业后备军的培养(重学术轻技能)
9、“后打工族”的后顾之忧(彻底告别“乡愁”,身体和精神都不再适应乡村生活)
10、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耕地污染、河湖污染、农产品超标)
评价:刘奇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十大困境。这十大困境实际上是当前的悖论。


社科院农村所魏后凯:乡村振兴的十个观点




1、农村现代化不同于城市现代化

2、乡村振兴面临四个问题:

  •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 城乡收入差距大

  • 农村深度老龄化

  • 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滞后

3、乡村振兴应该避开四个误区:

  • 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人口比重提高

  • 村庄减小意味着乡村衰败

  • 把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搬到乡村

  • 将农业现代化与小农生产对立起来

4、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 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 土地制度改革(承包地、宅基地、建设用地)

  • 支持保护体系改革

5、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6、推进城市的资本下乡:公益利息差、风险救济、负面清单

7、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城乡均值化

8、鼓励多形式的人才下乡:关键少数、本土人才、吸引人才

9、抓好产业振兴关键环节:低质同构难题、超级村庄异化、有特色有竞争力多元化

10、智慧乡村:分阶段推进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

评价:中国的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现代的条件是智慧——遥感卫星和人工智能这两个能否应用到乡村去,这对于乡村振兴也是很有利的。


温铁军:乡村振兴的十个新观点




1、乡村振兴是未来最重要的任务(短板、弱项?)

2、乡村振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疫情下的吃饭问题?)

3、乡村建设行动要以人为本(农民自己的主体行动)

4、社会组织应该转型为社会企业(农民组织化及其整体转型)

5、乡村振兴需激活数百万亿元生态资源价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6、乡村振兴要重视在地化知识(避免乡村文创过剩)

7、乡村振兴不能只让农民种地(一二三产融合)

8、乡村振兴要发展社会化农业(城乡融合,更稳定的农业生产保障体系)

9、乡村振兴需要复兴乡土多样性文化(身心健康文化)

10、乡村振兴要允许城乡自由流动(回归乡土、回归自然)

评价:第五条提到“乡村振兴要激活数百万亿元生态资源价值”,也就是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这一点确实是个大问题。乡村到底有什么价值?这些价值能不能稳定存在,能否挖掘出来,这才是重要的问题。


人民大学刘守英:乡村振兴的九个观点




1.乡村振兴需破解四大问题(人-业-地-房)

2.需要关注与研究城乡关系

3.从三个方面实打实地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有回报、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乡村老人救助)

4.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青年回乡、资本下乡)

5.乡村振兴要改革回村的城市化模式(城市落不下、乡村回不去)

6.乡村振兴要看“体面”和“效率”(乡村不是创造GDP的地方吗?)

7.要警惕“浪漫主义”

8.切忌靠单一的行政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不动、乱动)

9.最怕的就是极端,农民没有话语权(乡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不能混淆)

评价:人民大学刘守英的观点,我认为更值得大家深思,他里面的第七个观点:要警惕“浪漫主义”,就是做乡村振兴容易头脑发热,如打造豪华民宿之类,不够接地气,这样的打造就无法体现乡村的价值。乡村振兴的主体还是农民。

中国城规院杨保军:未来乡村的八个图景




1、尊重自然规律和城镇化进程的乡村空间重构

2、消费结构变化下的中国特色农业的蓝图

3、休闲时代的新经济模式

4、构建城乡融合为基础的资源传导渠道

5、科技力量助推新农业和新农人群体

6、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城乡公共服务均好

7、回归精致和诗意的乡村新栖居模式

8、中华文化复兴版图中的传统村落复兴

评价:乡村振兴如果没有对农民主体的尊重,没有对乡野的尊重,用城市的想象力去做,我认为是做不成的。


中科院地理所刘彦随: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





评价:刘彦随先生一直在关注乡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比较倾向理论化。主要讲了乡村振兴的阶段以及乡村振兴水平的差异。对于乡村振兴阶段的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的特征,我希望大家也能够注意到。


中办政策局冯海发:乡村振兴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1、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的关系

2、农民主体与政府主导的关系

3、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4、规模经营与小微农业的关系

5、农民自力与资源回乡的关系

6、统一推进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评价:这六大关系非常深刻,他提到了“规模经营与小微农业的关系”,我们的农业经营者,一家一户也就七亩地,还分成十来块,那如何富裕呢?如何有心情、有精力去推动“农村美”呢?如何实现“农业强”呢?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格局是要需要改变的。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乡村价值取向与空间布局




乡村空间正在由不断收缩向基本稳定转变,乡村资源的稀缺性进一步显现,乡村对城市、对市民越来越不可或缺,从承担农产品保障供应功能向承担多元复合功能转变,由承担附属功能向承担核心功能转变。


凸显乡村的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田园风光、自然之美)

优化新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集约高效、错落有致、富有特色)

认清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三个趋势”(点上盆景、面上风景)

推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三项建设”(花园、果园、菜园)


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农民致富和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推动各项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加快打造一批颜值高、生态优、产业强、服务全、农民富的特色品牌乡村。

评价:上海对于城乡关系的处理有很多可取之处。李强书记讲了“三个价值”、“三个空间”、“三个趋势”、“三项建设”,就讲的很好。对于乡村价值的理解,对于农产品管理的细致的程度是值得学习的。


内乡县委书记杨曙光:乡村振兴的八篇文章




1、提振农业产业:现代种粮模式、特色高效农业、新农人主体

2、开发乡村文旅产业:发掘城市第二生活空间,再造乡村生态与田园风光价值

3、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传统村落、改善乡村生活环境

4、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挖掘乡村资源的资产价值、挖掘农村的场景价值

5、大抓乡村数字化教育:农村生产生活全面融入数字化,这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终极路径

6、再造基层治理和乡村文明:抢救失落了的优秀传统文明、捡拾丢失了的优秀乡村文化、向乡村注入优秀的城市文明,让新住民融入乡村、让年轻人融入农村

7、破除乡村振兴的体制性梗阻: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治理体制

8、落实“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抓:构建完备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


乡村振兴:农民的视角




2018年,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组织全国省 (区、市) 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各调查总队开展了“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活动。全国共调研了1103个村、填报了11979份有效调查问卷。

  • 农民最期盼的是“生活富裕”, 占40.0%;其次是“产业兴旺”, 占22.7%;对“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分别占17.6%、13.8%和5.4%。

  • 农民最急需的是资金, 占64.6%, 其次是人才, 占52.3%, 再次是技术, 占50.8%。

  • 农民最急需的是先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培训, 58.4%的受访农民选择。

  • 农民家庭最大的负担是“医疗”, 占全部受访农民的26.5%, 其次是“农业生产投入”和“教育费用”, 分别占22.9%和20.0%。

  • 农民最认可的乡村振兴工作是“道路变宽”, 占66.1%;其次是“医疗更方便”, 占49.8%;认可“房子变大”“上学更容易”和“工作机会变多”的分别占29.4%、28.8%、21.9%。

评价:这一调查做的很深入,所以我们在做乡村振兴设计时要好好考虑农民的想法。


乡村振兴如何评价?


乡村振兴的评价,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现在来讲,我们主要关注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这四个维度是做好乡村振兴评价的关键。


第一是乡村的生产。如果不注重生产,是不行的,如果只认为乡村是农业生产也是不可取的,所以乡村既要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二三产融合的问题,要把乡村生产的评价做出来。未来,乡村振兴的农业生产一定是带有竞争力的生产。而不是靠补贴或者补助生活下去的。

第二是乡村的生活。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就没有了吸引力,但变得比城市还城市也不行,所以乡村的生活评价也要做出来。

第三是生态的测度。在生态方面也是乡村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第四是文化。文化如果要做评价的话,就是要有吸引力。


乡村振兴典型模式



1、专业模式--多功能分离、单功能主导的策略


单一功能主导的模式主要通过一个方面来带动整体的提升。这一模式是目前来看比较普遍的模式。日本经济学家提出了“一村一品”或者“一镇一品”,我是比较赞成的。乡村主导的产品需要挖掘出来。


  • 生产功能主导发展型: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高效农业示范园等

  • 适用情形:生产功能较强、农业资源较丰富、发展水平较高;

  • 振兴路径:完善产业政策,鼓励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投入与水平,加强服务平台建设,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


2、融合模式--多功能组合协同的策略


这一模式不仅仅侧重产业或者产品,还有其他的产品或者目标,与生产、生态、生活、文化相融合。


  • 生态-生产功能协同发展型:城乡绿色农业示范区、高效生态产业区等
  • 生产-生活功能协同发展型:城郊农业示范及宜居社区等
  • 生活-文化功能协同发展型:搬迁新型社区等
  • 生态-生产-生活功能综合发展型:社区支持生态农业农场等
  • 生态-生产-文化功能综合发展型:立体生态休闲农业游览区等
  • 生产-生活-文化功能综合发展型:特色小镇、生态康养示范区、民俗体验基地等
  • 生态-生产-生活-文化多功能驱动发展型


3、多元化模式--基于农业农村要素跨界配置、产业有机融合、双创驱动等,发展各类新产业、新业态


基于农作物多功能和创意农业的新业态发展型:创意农业园区(活动/景观/文化/理念/产业融合)等。

振兴路径:一方面催生设施农业、景观农业、都市农业等“五养五创”新业态,将农业生产与现代科技、人文要素等结合,研发高附加值农业产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另一方面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变废为宝”,保护环境,促进现代农业向绿色化和生态化方向转变。

乡村振兴路径与建议


1、精准把控农业效率和综合水平


“农业强”核心是农业效率。
计算农业效率:兼顾生产、生态,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和最低的污染物排放获得最大的期望产出。


2、重构乡村格局,促进多功能发展


农村要有吸引力,就要重塑乡村格局。要农村有活力,就要重塑乡村格局。农村美,仅仅是乡村活力的一个条件。


3、资源环境两手抓,显化提升生态价值


这是乡村底线的问题,首先要将乡村变为“绿水青山”,如果没有“绿水青山”,就谈不到“金山银山”。


4、营造功能细胞,激发乡村活力


面对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时的国土空间结构去考虑乡村的布局:生产的布局、生活的布局、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布局等。从这一角度思考,乡村振兴应该有一“细胞”或者“单元”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