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土壤有机质遥感”学术交流活动顺利开展

添加时间:2020-11-12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高璐璐

2020年11月11日,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举办了主题为土壤有机质遥感的学术交流活动。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研究员郧文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黄元仿、孙丹峰,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稳,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张甘霖,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于雷,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朱西存,浙江大学研究员周炼清,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博士郭龙,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李程,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孙强强、高璐璐参加活动并发言。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超主持。

活动开始,张超教授首先介绍了今年国家重新启动了耕地质量分类工作的背景,提到土壤有机质含量是“三调”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图层,说明了开展此次学术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报告由郭龙博士介绍“融合多元遥感数据的高精度土壤有机质制图研究”。郭博士从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传统土壤景观模型、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土壤制图、基于时序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土壤制图几个方面开展介绍,指明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和多时序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重要性,提出了解析土壤固碳潜力及提高固碳效率是未来土壤研究的重要方向。黄元仿教授和张稳研究员对郭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黄教授首先肯定了郭博士的研究工作,接着提出了不同作物、不同区域对遥感应用到制图的限制的问题;张研究员肯定了郭博士所做研究带来的显著进展,也提出了利用高光谱遥感直接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再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二个报告由孙强强博士介绍“耦合植被-土壤端元时间序列和小波变换的旱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精细制图”。孙博士从研究意义、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结果几方面开展了此项研究的介绍,提出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土壤有机质遥感精确反演方面具有较大潜力,但是这种方法受影像质量的影响尤其是湿润区云的影响较大。于雷教授和朱西存教授对孙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于教授肯定孙博士的研究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效果好、研究方法应用前景好。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影像可用性和有效性存在差异,例如在华中地区阴雨较多,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朱教授提出土壤有机质反演是土壤有机质制图的前提,要提高制图的精度就必须提高反演精度,而提高反演精度的关键在于减少植被覆盖的影响。朱教授认为孙博士的研究为这一关键点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

第三个报告是有李程博士介绍“遥感结合地面过程反演土壤有机质”。李博士首先介绍了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的研究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了农田土壤动态评估模型。李博士提出传统实验室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难点在于敏感波长的寻找和遥感机理对现象的解释,而利用遥感技术观测和反演,可以构建农田碳动态平衡模型间接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孙丹峰教授和周练清研究院对李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孙教授提出反演土壤有机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即深层土壤如何通过遥感反演,高光谱信噪问题如何通过预处理解决以及模型参数如何同化的问题;周研究员提出在实际应用中的模型普适性问题和如何提高反演精度问题。

第四个报告是高璐璐博士介绍“土壤有机质遥感预测与制图研究”。高博士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基于土壤-景观模型土壤有机质遥感制图、土壤有机质遥感定量预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土壤有机质制图的研究进展以及自己开展的土壤有机质预测相关研究。张甘霖教授对高博士的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报告反映了我国相关研究的动态。从技术上看,遥感加数字制图的方法是技术的革新,其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够满足目前需要。从国际上看,我国相关技术的发展也能紧跟目前发展的脚步。

活动最后,郧文聚研究员对此次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他提到遥感技术反演土壤有机质是方法技术的革新,它更有利于实现土壤有机质研究的科学目标和管理目标。我们应该对于这项新技术有信心,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存在的差距。下一阶段的研究应该致力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反演的精度,应该明确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要可以采用哪些改进方法、更新装备等。同时,还要思考应该如何做到农田、耕地土壤有机质高精度地获取。最后,郧文聚研究员对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