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第18个全国科普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和大安市国土整治中心,举办了题为盐碱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在线全国科普日活动。大安市国土整治中心主任李金有、副主任王长志,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主任郧文聚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教授、博士生高璐璐、王欢,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清华大学王淑娟教授,黑龙江物之宝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春荣,北京中农煦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史洋,南昌大学老师吕雅慧参加活动并发言。此次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超教授主持。
活动开始张超教授首先描述了吉林省大安市的基本情况,提出大安市土壤盐碱化严重的问题,并简单介绍了多年来大安市国土整治中心开展的国土整治重大工程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盐碱地改良相关研究。
活动第一部分,李保国教授和郧文聚研究员为活动致辞。李保国院长指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的的重要性,盐碱地治理需要得到重视,盐碱地治理将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近年来盐碱地治理的效果越来越好,大安市盐碱地改良后将成为大粮仓里的小粮仓;郧文聚研究员提出盐碱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十分珍贵的资源,但目前存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不足问题。虽然盐碱地开发已经有了很好的技术,但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凝练和推广。对于盐碱地开发还存在着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整装化两方面问题,十四五期间还需要继续努力。
活动第二部分,大安市盐碱地治理开发相关专家进行工作交流。王长志副主任介绍了近年来大安市国土整治中心开展的国土整治、盐碱地治理相关项目开展情况、投入以及取得的成果;胡树文教授通过传统技术改良提出了“重塑土壤结构,垦造生态良田”的新方案。并介绍了其团队2016年以来在大安市开展盐碱地生态修复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王淑娟教授介绍了团队在大安市开展盐碱地技术改良项目和盐碱地改良种植产品销售项目的情况,通过分析大安市现有的优势和制约条件,提出了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的建议。于春荣黑龙江物之宝肥业有限公司的盐碱地免洗改良技术进行了介绍。之后,与会专家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安市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潘修强介绍了2016年开始盐碱地改良治理开展的情况,从实践中得知盐碱地改良是可行的,通过改良可以打造高质量良田。辜国治提出了盐碱地治理的古法今用,用传统的堆肥方法和现代技术结合,进行绿色环保的土壤改善。清华大学李彦教授提出盐碱地改良需要国家政策支持。
活动第三部分,由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学院土地信息团队博士生进行交流。高璐璐博士首先阐述了耕地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接着从数据、方法、框架等方面对耕地健康产能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最后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大安市耕地保护的重点;王欢博士通过分析盐碱湿地面临的威胁和保护盐碱湿地的两种观点,提出了盐碱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最后发出“像战士一样保护湿地生态红线”的倡议。吕雅慧老师从作物生产单元的划定、农业集约可持续理论、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等,阐述了农业集约可持续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评价结果,为大安市农业集约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活动最后,李金有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首先感谢了相关专家、科研团队在大安市进行的盐碱地改良研究。随后介绍了大安市基本情况和盐碱地分布情况。通过实例说明了对盐碱地不断地改造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实践中得出盐碱地的治理不能只使用单一的化学材料,综合性的改良措施才能获得成功。最后,李主任提出尽管大安盐碱地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任务仍然很艰巨,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稳固改良成果。希望大安市盐碱地能够净土变绿洲,生产出更高质量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