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需走好三步棋

添加时间:2017-02-21 作者: 来源: 添加人: 杨永侠

朱道林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教授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农村问题,并强调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优化粮食产能。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政策措施,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这从一方面,凸显了农业农村问题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反映出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问题依然严峻;另一方面,也再次告诉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一点:土地是农村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尤其耕地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根基。  

  毋庸置疑,保持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和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然而,不管是从耕地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我国当前的耕地资源形势都不容乐观,面临着耕地资源匮乏、整体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等问题。在这种资源约束情况下,靠什么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一个破题之法便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土地和技术的投入共同促进粮食增产,保证有效供给。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笔者以为,要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地利用方面应重点把握好三点:  

  首先,必须保证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尤其是将优质耕地永久保护起来。这一点尽管有些老生常谈,但却不得不谈,且需要常谈多谈。众所周知,耕地占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建设占用,一旦耕地被建设占用,将难以再恢复其耕作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城市近郊区的优质耕地被占用,尽管国家要求实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是补充的耕地质量远远低于被占用的耕地质量已是普遍公认的事实。这其中有补充耕地工程措施不当、投资不足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因为耕地质量本身不仅受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气候条件等影响,而且耕作层土壤熟化过程是长期的自然过程,因此必须永久保护高质量的耕地。正因如此,国家才实施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制度,这是确保足够数量的耕地,尤其是保护优质耕地的基本措施。  

  其次,依靠技术力量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这也是“藏粮于技”的应有之义。对于农业生产来讲,良田、良种、良法三者是相得益彰的。要满足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不仅需要耕地数量有保证,更需要耕地质量有提升。提升耕地质量,一靠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二靠科学技术,应加强对影响耕地生产能力的各要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利用科学技术解决制约耕地生产能力的障碍因子,促进耕地质量不断提升。  

  再其次,全面推进基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所谓现代农业,一是要有一定的规模;二是要机械化,甚至智能化;三是企业化,改变过去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这就要求耕地既要有良好的农田设施,又要满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恰恰是实现这一系列要求的重要手段。值得强调的是,农村土地整治的功能,要从过去主要为满足增加耕地面积的要求,转变为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一要与农村土地流转相结合,满足农业规模经营要求;二要通过土地整治解决机械化耕作的要求,全面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使农田条件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